社會情緒學習是什麼?孩子、大人都該懂的關鍵能力
你是否曾在孩子情緒崩潰時手足無措?或是發現孩子不太會表達感受、與人互動有困難?面對數位化與快速變遷的生活環境,「社會情緒學習」(SEL)成為全球教育圈關注的重點。它不只幫助孩子學習處理情緒,更幫助我們成為更理解自己與他人的人。

SEL 是什麼?從情緒教育到全人發展
SEL(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)由美國 CASEL 組織提出,核心包括五大能力:自我覺察、自我管理、社會覺察、人際技巧與負責任的決定。這些能力幫助孩子認識情緒、調節行為、與人互動,並在面對選擇時作出對自己與他人都有益的決定。
與 EQ 不同的是,SEL 並非單純測量一個人的情緒智力,而是一整套可被教學與實踐的課程架構。孩子透過 SEL 學會理解自己、同理他人,進而建立積極的學習態度與健康人際關係。
為什麼孩子、大人都該學 SEL?
隨著手機與網路普及,許多孩子出現注意力不足、情緒起伏大、人際退縮等現象。台灣教育部近年也啟動 SEL 五年推動計畫,強調這不僅是學生的學習任務,更是教師與家長該具備的能力。
當我們能以平靜的態度回應孩子的情緒,而非立即糾正或批評,孩子才會覺得被理解,也更願意開口說出內心感受。這樣的互動,正是 SEL 在生活中最有力的實踐。
生活中如何落實 SEL?
家長可以從「每天的對話」開始,像是問問孩子:「今天有開心的事嗎?」「有遇到讓你覺得怪怪的人嗎?」這樣的提問讓孩子知道:他的感受是重要的,也是可以說出口的。
另外,也可適時引導孩子認識身體界線與自主權,讓他知道:「不喜歡可以說不要」、「如果有人讓你不舒服,可以告訴信任的大人」。這些簡單但重複的提醒,將成為孩子日後面對困境時最重要的心理防線。
SEL 是孩子一生受用的能力
SEL 不是一堂課教完就結束的技能,而是一輩子都需要練習的生活態度。當我們願意每天多一點傾聽、多一些理解,孩子就會知道:我可以說、我會被接住。我們給他的,不只是解決問題的能力,更是遇到困難的勇氣與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