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話題

親子共讀,是最溫柔的成長陪伴

每天15分鐘,打開孩子的世界

「媽媽,再念一次好不好?」

你是否也曾在夜深人靜時,被孩子這麼一句話打動?即使眼皮沈重,還是願意再翻開那本已經讀過十次的故事書。因為你知道,這不只是一本書的重播,而是你與孩子之間的連結時刻。

在這個資訊快速、螢幕無所不在的時代,許多家長開始擔心孩子的專注力、語言能力與想像力是否正慢慢被稀釋。但其實,解方並不複雜,每天15分鐘的閱讀時間,就足以打開孩子的語言窗、創造力與內心世界。

發佈日期:2025/6/30 加入好友看更多好讀文章 加入好友了解更多

閱讀不只是學習,更而是一種陪伴

親子共讀的真正價值,不只在於「學會幾個新單字」或「讀懂故事內容」,而是那段專屬的陪伴時光。孩子窩在你懷裡,一頁一頁翻著書,看著角色冒險、解決問題,甚至哭泣與歡笑。這些故事不只是別人的經歷,而是孩子情緒的投射與人生的預演。

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,「你陪我念書」這件事,往往比「你要我念書」來得重要許多。孩子從共讀中感受到關注與安全,久而久之,閱讀變成生活的一部分,而非一種作業或壓力。

閱讀背後的學習力

有家長常說:「我家孩子不太愛看書,總是翻兩頁就跑走。」這其實是很正常的閱讀初期狀態。比起要求孩子「要坐下來好好讀完」,不如從「選他喜歡的」開始。

無論是恐龍、太空、怪獸還是公主,孩子願意主動選擇一本書,就是閱讀動機的開端。從這些興趣出發,孩子會在故事中開始提問:「為什麼小豬蓋房子不牢靠?」「為什麼主角不怕黑?」這些提問,其實正是語言理解、邏輯推理與情緒覺察的整合訓練。

更重要的是,這些能力會自然轉化為學習中的優勢。不只是國語、英文,在面對任何學科時,具備理解與表達力的孩子,更能掌握重點、表達觀點、融會貫通。

閱讀不該是壓力,而是一種成長的禮物

在成長的每個階段,閱讀的形式可以慢慢轉換,但不必設限。從一起看繪本、聽故事,到自己讀文字書,再到親子一起討論一本書的內容,這都是建立「長期閱讀習慣」的自然過程。

重點不是讀了幾本書、認了幾個字,而是:孩子是否從閱讀中獲得了快樂、理解了世界,也更理解了自己。

當我們把閱讀變成每天的生活習慣,而不是考試準備的一部分,孩子也會用更輕鬆、自在的方式擁抱書本。即使每天只有短短15分鐘,也能在心中種下知識與思考的種子,讓語言力、理解力、表達力在生活中慢慢開花。

故事的魔法,從今天就可以開始

閱讀,是一條溫柔又強大的路,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位導讀者。從陪他翻第一本繪本開始,我們就已經在幫助他認識世界、建構語言、發展內在思維。

除了傳統的紙本書籍,有越來越多數位工具能讓親子共讀變得更生動有趣。例如由 IVYENGLISH 總代理、來自歐洲的 BOOKR Class,就提供了數百本精緻動畫英文繪本與互動學習內容,搭配真人配音與遊戲式挑戰,孩子每天只需 5~10 分鐘,就能在故事中學單字、練句型,輕鬆提升英文閱讀力。

與其擔心孩子會不會讀,不如先陪他愛上閱讀。一本書、幾則線上故事,每天一點點,孩子進步看得見!

 

點我看電子書優惠